最近有个事儿,传得沸沸扬扬。
说联合国要搬家,可能搬到中国来。
我一听,这消息可太炸了。联合国,那可是全球最大的“国际组织”,总部在纽约,跟自由女神像一样,简直成了美国的地标。这要是真搬了,那得是多大的变动?全世界的格局都得跟着晃一晃。
这事儿到底是真的假的?还是有人在瞎起哄?
其实,这事儿的起因,说出来挺没面子的。
联合国,没钱了。
你没听错,这个管着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组织,穷得快揭不开锅了。欠了多少?一个天文数字,三十多亿,还是美金。
钱都去哪儿了?联合国那么多项目,全球维和、救助难民、搞气候治理、保护世界遗产,哪个不得花钱?现在钱不够,很多事儿都干不下去了。
那谁欠的钱呢?
最大的“老赖”,就是联合国总部的房东——美国。
这就很魔幻。就好比你租了个房子,结果房东是欠你房租最多的那个人。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,摊上的会费最多,但它偏不给,常年拖着。
不给钱,还理直气壮。
今天说这个项目我不喜欢,不给钱。明天说那个决议我不同意,扣钱。活脱脱把交会费当成了政治工具,想用“断供”这一招,来卡联合国的脖子,让所有人都听他的。
联合国呢,也憋屈。总部就在你家地盘上,吃你的用你的,你耍赖,它还真没什么好办法。
这种“房东”和“租客”的紧张关系,持续很多年了。
所以,很多人就想,干脆搬家算了,惹不起还躲不起吗?
但问题是,这“家”还真不好搬。
你以为当初联合国把总部定在纽约,是经过什么全球投票,精挑细选出来的风水宝地?
根本不是。
说白了,就是当年有人掏了一大笔钱。
时间退回到七十多年前,联合国刚成立那会儿,为了在哪儿安家,也是吵得不可开交。欧洲各大城市都想争。
就在这时候,美国一个超级大富豪,叫小约翰·D·洛克菲勒,眼皮都没眨一下,直接甩出850万美金,在纽约曼哈顿东河边上买了块地。
然后,把这块地白送给了联合国。
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。这块地一收,联合国总部就等于被“锁”在了纽约。后来还跟美国签了个《总部协定》,在法律上把这事儿给钉死了。
这张七十多年前的“卖身契”,到今天还在生效。想从纽约整体搬走?不仅要花无法想象的钱,还要面对美国这个房东在法律和政治上的层层阻挠。
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。
所以,“联合国搬家”这个传闻,听听就好。
但是,事情正在起变化。
这边,是美国这个老牌“地主”天天耍赖不交租。
另一边呢?
一个新的“大户”正在崛起。
没错,就是咱们中国。
现在,中国已经是联合国第二大会费贡献国,仅次于美国。而且跟美国不一样,咱们交钱,从来都是按时足额,从不拖泥带水。
这种对比,就非常有意思了。
在一个国际组织里,你出钱又出力,积极参与各项事务,你的话语权,自然就会越来越重。这道理很简单,也很现实。
中国的财政贡献,不仅仅是钱,更是一种负责任大国的姿态。
这种姿态,让世界看到了另一种可能。
所以,真正的变化来了。
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,是个聪明人。他知道,总部整体搬迁不现实,但可以换个玩法。
他提出了一个方案,叫“去中心化”。
这是个啥意思?
很简单,就是总部大楼还留在纽约,但把联合国的一些重要职能,像拆包裹一样,分出去,放到全世界各个更合适、更高效的城市去。
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。
这个想法其实早就在实践了。比如,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总部,就一直没在纽约,而是在非洲的肯尼亚内罗毕。
现在,这个趋势可能会变得更明显。
比如,全球的人道主义援助,是不是可以放到物流更发达的吉隆坡?数字货币研究,是不是可以放在金融科技领先的新加坡?
那全球公共卫生呢?
经历了这几年的疫情,大家都看明白了,一个强有力的全球公共卫生枢纽有多重要。那这个枢纽,放在哪里最合适?
很多人把目光投向了中国。
这不是空穴来风,而是基于现实的考量。中国在这次全球抗疫中的表现,无论是组织能力、响应速度,还是物资生产能力,全世界都有目共睹。
把这样一个重要的功能中心放在中国,似乎是一个合情合理的选择。
当然,这目前还只是一个构想,一个探讨。
但这个构想的出现,本身就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问题。
纽约那栋总部大楼,或许永远不会搬走。
但世界的中心,早已不再是那个唯一的孤岛了。
启运配资-配资交易软件-按月配资-配资平台哪个是实盘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